科研动态|俞云伟课题组在快速X射线暂现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吴光磊 时间:2025-09-20 点击数:
近日,yl23411集团官网俞云伟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基于对快速X射线暂现源EP241021a多波段余辉观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模型拟合(如图1所示),论证了该特殊暂现源可能源自于双致密星的并合或双星系统中白矮星的塌缩,其关键产物为一颗快速旋转的磁星。相关论文以“EP241021a: A Catastrophic Collapse/Merger of Compact Star Binary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Remnant Millisecond Magnetar?”为题发表于天文学国际权威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论文第一作者为yl23411集团官网博士生吴光磊,俞云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另有刘良端副研究员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美国内华达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学者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
近十余年来,俞云伟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可能导致快速旋转磁星诞生的各种天体物理过程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多项原创性的理论预言。同时,他们还从引力波电磁对应体、快变蓝色光学暂现源(FBOT)、超亮超新星(SLSN)等多个方面对相关理论模型开展了观测检验。此次论文的发表则是从快速X射线暂现源的角度又一次为磁星模型提供了观测佐证,为探讨不同天文爆发现象之间可能的内在关联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理解EP暂现源的起源提供了新思路。EP241021a是由我国“天关”卫星(又称爱因斯坦探针EP)于2024年10月21日发现的一例特殊快速X射线暂现源,其一经发现便获得了国内外天文学家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丰富的多波段后随观测。

“天关” 卫星是一架专注于软X射线天文观测的空间望远镜,其配备了两台主要观测设备,分别是用于快速捕捉并定位暂现源的大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用于深度观测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该卫星自2024年1月9日发射以来,已捕获到200余例新的X射线暂现源,其中包括EP240315a、EP240414a、EP241021a、EP250108a等数个极具突破性的重要发现。俞云伟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作为“天关”科学合作组的正式成员,直接参与了这些重要科学发现的产生过程。比如,课题组成员刘良端副研究员直接承担了EP240414a的理论解释工作(详见相关报道:https://www.ccnu.edu.cn/info/1768/43323.htm)。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847/1538-4357/adfbf0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吴光磊
责编|魏清
审校|赵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