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第四十四期社区“教授面对面”活动在校东区18栋社区工作室开展,赵蕴杰教授与六名大一新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涯教育专题座谈会。
教授介绍:
赵蕴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杰青,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生物分子结构预测与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生物物理方向的研究,在Nature Immun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刊物上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70余篇,著有“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和 2项省部级人才支持计划。

“教授面对面”活动现场
座谈内容:
在新生完成简短的自我介绍环节后,赵蕴杰教授随即围绕个人研究方向、学术经历等核心信息展开分享,以亲切务实的表达迅速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为整场交流活动奠定了良好的互动基调。
赵教授对本次新生交流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正式启动前,便已提前了解同学们梳理的疑问清单,针对大家在学业适应、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困惑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充分准备,确保分享内容精准对接新生需求。面对新生普遍存在的大学规划模糊、未来发展迷茫等共性问题,赵教授结合自身学术成长历程,分享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经验与见解:早在大一阶段,他便明确了个人学术定位,构建了清晰的阶段性发展规划。教授着重强调,大学四年是知识体系搭建与学术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其中大一阶段更是夯实学科基础的“黄金窗口期”,丝毫不能懈怠。这一阶段的基础课程学习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解深度与应用能力,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同时,赵教授鼓励同学们主动把握学术交流机会,积极与领域内名家对话。他回忆道,大学期间与知名专家的几次简短交流,虽时长有限,却总能带来思想启发与视野拓展,让自己受益终身。此外,教授还特别提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通过加入院学生会、参与班委竞选等方式,提升组织协调与沟通协作能力;同时养成规律作息、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与强健的体魄应对大学学习与生活的挑战。
针对部分同学提出的“如何科学规划就业方向”这一疑问,赵教授给出了具体指导。他指出,在大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清晰明确的目标能够为学习与成长提供持续动力,激发进步斗志。但规划过程中需避免目标“假大空”,建议采用分阶段、可落地的方式设立目标,通过完成一个个阶段性任务积累成就感,始终保持稳步前进的良好状态。同时,教授强调,优异的学业成绩是职业规划的重要“底气”,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是未来应对职场挑战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保持初心”也是赵教授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他告诉同学们,坚守初心、持之以恒是实现长远发展与个人价值的重要先决条件。
交流尾声,赵教授还围绕“生物与物理的学科关系”发表专业见解,为同学们梳理学科逻辑、明确学习重点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表示,物理学是物理学院学子的核心基础学科,更是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基石”,化学、生物等相邻学科的深入研究,均离不开物理学的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为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一关系,赵教授举例说明: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药物分子靶向作用于细胞的机理研究,本质上是对分子间作用力、能量传递等物理原理的应用;在日常用品如化妆品、卸妆油的开发中,关于亲水基团、疏水基团的作用机制分析,同样以表面物理、胶体化学等知识为基础。他进一步指出,当今社会,许多看似与物理学科关联不大的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生物学相关研究,尤其是生物医学、制药等前沿领域,而这些研究的突破与创新,都依赖于强大的物理学基础。因此,赵教授提醒同学们,无论未来选择学术深造还是职场发展,无论聚焦物理本专业还是跨界探索相关领域,筑牢物理学基础都至关重要,这将是支撑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

华大物院“格致”生涯教育与学习发展中心
通讯员|王鸿陈
摄影|王鸿陈
责编|吴科汝
审核|马英 谢雨村